反转熊猫配色 WMNS Jordan OG 鞋款曝光,复古气质
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谢轶副主任主持了竞赛闭幕式暨颁奖仪式。
获奖医师有藏族、土家族、回族、布依族等9个少数民族(占11.0%)。中华医学会肝脏移植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2005-2008)。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中华医学会四川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他们中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院士,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全科和乡村医生。《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主编。
实施临床肝脏移植1432例,取得5年生存率达80. 5%的良好成绩,开展活体肝移植394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肝脏外科》、《普通外科手术学》、《现代肝脏移植学》、《活体肝移植》、《Operative Techniques in Liver Resection》等专著6本,培养博士90余名,硕士20余名。王颖护士长表示,目前经典的传染病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并没有完全绝迹,作为传染专业医护人员要在平时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学习,把平时学习与战时实际结合起来,一旦遇到这样的患者,甚至是大的疫情,才能做到工作不忙乱,心中有数,很好地完成患者的救治,又避免疫情的传播。
很多人一提到麻风病,就把它与歪嘴、斜眼、断手、烂腿联系起来,唯恐避之不及。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治疗,患者在医疗及护理团队的精心维护下,经过了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积极对症治疗后,病情终于缓解,符合出院标准,已痊愈出院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我院感染性疾病护理人员对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做好平时和战时的工作,加强护理团队更加专业化建设的系列举措的充分体现。病患初到传染科时,全身皮肤大面积溃烂,双手呈典型鹰爪手,生活不能自理,加之患者不会说汉语,造成一定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使整个治疗护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
正是由于传染病房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了各类学习,使得整个医护团队能够迅速根据患者病情开展救治工作,同时做好防护措施。近日,我院传染科收入一位来自藏区的疑似麻风病患。
王颖护士长表示,目前经典的传染病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并没有完全绝迹,作为传染专业医护人员要在平时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学习,把平时学习与战时实际结合起来,一旦遇到这样的患者,甚至是大的疫情,才能做到工作不忙乱,心中有数,很好地完成患者的救治,又避免疫情的传播。但病房护理工作在王颖护士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很多人一提到麻风病,就把它与歪嘴、斜眼、断手、烂腿联系起来,唯恐避之不及。由于我国政府积极救治,目前本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临床上仍然偶有患者前来就诊。
该麻风病患入院后,护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消毒隔离措施,让患者单间隔离,限制探视,定时臭氧消毒、查房人员限制,每次进入病房穿脱隔离衣、医用帽子、口罩、脚套、手套等防护用品。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治疗,患者在医疗及护理团队的精心维护下,经过了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积极对症治疗后,病情终于缓解,符合出院标准,已痊愈出院。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变主要集中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会上,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王颖护士长分享了《一例疑似肠炭疽患者的护理》,从炭疽的全球流行情况、四川流行情况、简要病史、检查结果、主要诊断、护理诊断、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等方面全方位讲解了此案例,并指出感染性疾病护理人员要对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做好平时和战时工作,加强护理团队更加专业化建设。
凉山州护理质控中心朱建军主任带来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疫情与防控工作实践》报告和盐源县护理质控中心饶定芳主任带来的《民族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实践》报告引发与会人员反思,也让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感到了深深的压力与责任。此次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术会不仅增进了各级联盟医院间的交流和沟通,密切了联盟间的合作,为提高感染性疾病护理专科发展、管理水平,以及促进感染性疾病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学习平台,也为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视角,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肯定。
8月9日,四川省护理学会第二届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术会在成都召开,四川各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治疗及护理相关医务工作者,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护理团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经过民主评选,我院获得2018年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术会会议优秀组织奖
凉山州护理质控中心朱建军主任带来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疫情与防控工作实践》报告和盐源县护理质控中心饶定芳主任带来的《民族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实践》报告引发与会人员反思,也让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感到了深深的压力与责任。会上,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王颖护士长分享了《一例疑似肠炭疽患者的护理》,从炭疽的全球流行情况、四川流行情况、简要病史、检查结果、主要诊断、护理诊断、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等方面全方位讲解了此案例,并指出感染性疾病护理人员要对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做好平时和战时工作,加强护理团队更加专业化建设。会后,经过民主评选,我院获得2018年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术会会议优秀组织奖。8月9日,四川省护理学会第二届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术会在成都召开,四川各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治疗及护理相关医务工作者,我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护理团队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感染性疾病护理学术会不仅增进了各级联盟医院间的交流和沟通,密切了联盟间的合作,为提高感染性疾病护理专科发展、管理水平,以及促进感染性疾病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学习平台,也为感染性疾病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视角,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肯定既往患者或者初次筛查者由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对比既往患者数据进行疗效评估,再与外科医生讨论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医疗组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后,现场发放治疗药物。
我院超声科两名医师与其他队员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要求更好的精神,真正做到了队员间团结协作、工作时耐心细致、处处为群众着想。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当地是包虫病的重灾区,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医疗队分为2组,先后深入3个片区开展工作。
为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近期对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安排及我院对甘孜州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指导甘孜州包虫病防治工作,8月1日-12日,我院超声科蔡迪明副教授、张琼医师及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组成了包虫防治专家医疗队,进入平均海拔4526.9米的肝包虫病重灾区石渠县进行现场指导。微创介入为本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超声检查对病人进行筛选,拟筛选出的适合患者可到我院进行微创介入治疗,部分治疗费用可由财政补助和相关课题经费报销。
此次精准扶贫工作中,共完成608人次的筛查工作,发现肝包虫病人376人次,其中疗效考核病人340多人次,为石渠县包虫攻坚战的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石渠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是四川省最偏远的县之一,石渠县各个乡镇相距较远,牧区分散且大多位于高海拔交通不便的山区。
医疗队为支边干部、专家、教师、当地学生及群众检查身体,进行了包虫病防治工作专题培训、超声医师操作培训,疑似病例的专家会诊,既往包虫病人的疗效考核和修正治疗计划以及微创介入病人的筛选微创介入为本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超声检查对病人进行筛选,拟筛选出的适合患者可到我院进行微创介入治疗,部分治疗费用可由财政补助和相关课题经费报销。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当地是包虫病的重灾区,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医疗队分为2组,先后深入3个片区开展工作。医疗队为支边干部、专家、教师、当地学生及群众检查身体,进行了包虫病防治工作专题培训、超声医师操作培训,疑似病例的专家会诊,既往包虫病人的疗效考核和修正治疗计划以及微创介入病人的筛选。
此次精准扶贫工作中,共完成608人次的筛查工作,发现肝包虫病人376人次,其中疗效考核病人340多人次,为石渠县包虫攻坚战的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近期对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安排及我院对甘孜州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指导甘孜州包虫病防治工作,8月1日-12日,我院超声科蔡迪明副教授、张琼医师及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组成了包虫防治专家医疗队,进入平均海拔4526.9米的肝包虫病重灾区石渠县进行现场指导。
既往患者或者初次筛查者由超声科医师进行检查,对比既往患者数据进行疗效评估,再与外科医生讨论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医疗组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后,现场发放治疗药物。石渠县隶属四川省甘孜州,是四川省最偏远的县之一,石渠县各个乡镇相距较远,牧区分散且大多位于高海拔交通不便的山区。
我院超声科两名医师与其他队员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要求更好的精神,真正做到了队员间团结协作、工作时耐心细致、处处为群众着想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增强卫生健康行业担当,激励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切实推动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卫生健康行业力量。
8月16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今日公布,我院共有三位医护人员获奖。本次评选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卫生计生工作者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以妙手仁心,服务群众健康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传播医学之真、医者之美和人性之善。我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周总光、肿瘤中心主任护师李俊英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奖,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提名奖。部分获奖名单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评选活动在上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寻找、社会推荐、单位推荐及个人自荐等方式共收到各市(州)、委(局)直属单位、中央在川医疗机构中34家单位报送的212份参评材料,最终40名医者脱颖而出成为大美医者候选人
本次评选活动的举办,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卫生计生工作者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以妙手仁心,服务群众健康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传播医学之真、医者之美和人性之善。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增强卫生健康行业担当,激励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切实推动全省卫生与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卫生健康行业力量。
部分获奖名单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 评选活动在上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通过媒体寻找、社会推荐、单位推荐及个人自荐等方式共收到各市(州)、委(局)直属单位、中央在川医疗机构中34家单位报送的212份参评材料,最终40名医者脱颖而出成为大美医者候选人。8月16日,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评选活动获奖名单今日公布,我院共有三位医护人员获奖。
我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周总光、肿瘤中心主任护师李俊英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奖,肝脏外科副主任王文涛获健康四川——大美医者提名奖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俐娟表示,这是华西历史上对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最开放的政策,解决了长期以来成果转化个人与单位权属分配上政策的真空,让大家在成果对外转化、个人持股以及开办公司时做到了政策有保障,使大家在转化过程中能光明正大、有荣誉感,是对科研人员原创新成果的最高奖励。